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国画艺术名家 程锦龙 黄金 艺栈
  cjl88.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69719
最新博文:
西北求学记      千岛画院简介      不懈的追求      本市画家程锦龙应邀参加迎奥运巨幅国画创作      西北求学记(完)      西北求学记(五)     
我的动态    
西北求学记
发布时间:2009-02-21
西北求学记
程锦龙
 
一、       初进校门
200210月。告别了家人,54岁的我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奔向西安美术学院,开始人生新的旅程。
列车过了郑州,大片的平原、黄土、沟壑——完全陌生的土地。过了华山、潼关,在暮色降临的时候,我到了西安——这个陌生的城市。夜色中,出租车穿过威严的古城门,东弯西拐的把我拉到了西安美院的大门口。夜色中,我看到了西北这所高等美术学府,迎面矗立着塔顶式的教学大楼,门前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镌刻着刘文西书写的校名,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别具艺术味。
第二天,一进教学大楼中央大厅,正中安放着首任校长贺龙元帅的半身塑像,透出威严和正气。国画系很快安排了我学习的班级,我年纪大了,就随三年级学写意吧!系里老师把我领到三年级绵阳班。原来这个班一年级是在四川绵阳分院学习的,三年级才转到本部来。班里共有二十多位同学,来自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四川、山西,真是五湖四海。这些同学全是二十出头的孩子。我一到教室,便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听说我来自浙江,同学们便一定要我先露一手,这个拿笔,那个拿纸,非要画一张不可,简直是要先考我一下。无奈,我这个浙江人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画了一幅墨荷。涂鸦完毕,有人即把画挂在墙上,然后相互握手,互报姓名,同学们热情亲切地接纳了我这位远地而来的老同学,一种投入集体怀抱的,找到归宿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表示友好,这些西北的孩子邀我一起去校外的小饭店共餐,出了校门,穿过七、八家美术资料和材料的商店,来到一家不大的但比较整洁的“三六九”小饭店。玻璃门上明码报价,价格很便宜,服务员都穿着陕北农家服装,在我南方人眼中是很亮眼的,一看就有那种农家姑娘的朴实、纯真。席上,同学们与我一下拉近了距离,一个劲地问我:浙江咋样?西湖美吗?您咋不到中国美院进修?为啥千里迢迢一人来到西安?言语间可以看出中国美院在同学们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含金量,最后大家商量着该怎么称呼我,因为我的年龄比他们的父母都大一点,我是老三届老知青,共和国同龄人,我说,在单位里同事们都管我叫“龙哥”,同学们一致说:“那我们都叫你龙叔好吗”?“龙叔”还不见老,我很乐意。西安籍的同学高原秋,白白胖胖,聪明热情,当得知我的孩子与他同岁,而且也与他们一样是大三学生,很是高兴,激动地说:“那我就叫你“干爸”吧,我叫了“干爸”!干爸!想不到我到西安还得了个干儿子!望着这些西北的孩子,个个脸上洋溢着淳朴,真诚,热情,心底明亮,我好象又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那是一片没有污染过的净土。
 
二、“书院门”与“罗家寨”
来美院进修的学生都租住在学校周围,美院前面的路叫含光路,那边叫罗家寨,属雁塔区。听同学们介绍,这儿原是市郊农村,现完全是都市里的街里了,这里的农家靠租房致富,里面起码有几十家裱画店、画室、美术培训中心、广告中心,当地称为画家村。美院的学生也很多都在这里租了房子作为画室,有的还办起培训班,学习氛围浓得很。美院后面叫二府庄,是各地来美院求学者居住的地方,也有好几家裱画店。美院东侧是吉祥村,贸易区,正面与大雁塔遥遥相对。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我很顺利地在罗家寨安顿了下来。
同学们又结伴陪我去书院门,听说在西安凡画画的没有人不知道
“书院门”的,这是书画爱好者一定要去的地方。坐公交车进了古城门便到了书院门,当街一个漂亮的石牌坊,上书“书院门”,同学们介绍说,相传这是颜真卿的真迹。进了书院门,街坊两旁全是漂亮的古建筑,古色古香,书画店、书店、纸店,各种档次的画廊、裱画店、笔庄墨店,文房四宝,茶具碑刻、篆刻古器满街都是。毕竟是十三朝古都,书法摊子就临街而设,谈好价格,当场挥毫。这里是西北的文化集散地,是西北文化中心,具有强大的辐射能量。当年的汉唐文化就是在这里——长安,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远方的。
两旁的墙弄里挂满了各种字画,穿过里弄小巷,画店林立,笔庄连连,看得我目不暇接。走过了一个个店面,穿过深巷楼层,国画、油画、书法、剪纸、户县农民画、旧书、新画、镜片、挂轴,当面还价;有的字画一叠叠地,可以批发。这简直是一个文化超市,书画的海洋,不买尽情观看,要买当场还价。我在一个摊位上找到一个“龙”的篆印,当即很满意地买了下来。有些字画就挂在围墙上,书画街就沿着古城墙。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品都有,有的价格极其便宜,名家的价格却也不低,与杭州的相差无几。画店一直排到碑林,足有好几里。逛好画廊还可沿城墙拾级而上,好好游览这个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长安古城墙,城楼里还挂满了名人书法。
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常常逛逛书院门。这儿的纸、墨、笔、砚要比其它地方便宜得多,比杭州便宜更多,同样的笔,价格只有杭州的一半。来多了,与有些店家熟悉了,还交了朋友。这里的笔店以江西进贤人开设的多,进贤古为临川,自古是制笔的地方。我与店主说,我是浙江人,去过进贤,在西北我们也算半个老乡了。后来他们每次见了都叫我老乡,并且很热情地告诉我怎样选笔,难得有好笔,他们还会留着。纸店有安徽人开的,也有四川、河南人,只要你常光临某店,店主一定会与你交上朋友,告诉你避免吃亏的招儿。纸店主人告诉我,现在有的徽宣,实际上是将整车的四川纸运进库房,盖上徽宣纸厂的红印再批出来,一出厂门价格就涨了许多。
靠近碑林那几个巷子,有的画店藏得较深,有的既是展览,又兼画店。我还与一陈氏画馆的主人结下了友谊,每次去书院门必去与老陈叙叙,他对杭州很感兴趣。老陈告诉我,他们一家都酷爱书画,他自己退休在家,是朋友借他这幢楼,常年搞画展,展览的画全是陈家三代的作品。他和老伴一年全泡在这儿,以画会友,感到生活很充实。自己画竹子已三十多年,最喜欢杭州卢坤峰的墨竹,儿子在西安美院设计专业,但很喜欢山水画,他拿出儿子临《溪山行旅图》的八尺大画让我点评,说他儿子近日已到杭州写生,言语间透露出对杭州的赞许,说以后一定去杭州看看。记得一次我将去太行写生,特来向老陈话别,这儿聚着各地来的画友,有个头戴扁帽的南京画友,连画几张小品,在座各人得一张,那种互赠作品的谦让声、赞誉声、欢笑声,使我深受感染。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互不相识的画友,在这儿切磋画艺,因画而成了挚友和知音。老陈见我到了,忙向各位介绍说我是杭州人,来西安美院进修,是晁海的学生,那神情就象相识多年的故友。然后又向我介绍那些也是刚结识的朋友们,那种西北人的至诚,那隐隐透出的三秦古都子民的憨厚,让我看到长安人的情怀,他们生活得那么坦荡,那么豪爽,那么平凡又自豪。我觉得我这个远离故土的南方人,已开始溶入了这个古老的都市。
老陈告诉我许多三秦古迹,秦岭、华山、兵马俑、武则天墓、法门寺、唐代大佛,告诉我要去拜谒的汉唐遗迹。还告诉我,在古城墙的西边,鼓楼那边还有一个充满古意的书画市场,热闹得很,丰富得很。规模也挺大的,每次离开书院门,我都要怀着依恋的目光,回首望一望那夕阳照射下的古牌坊,上面分明弥漫着那神秘的汉唐古气。
 “书院门”,已一次比一次清晰地印在我的心坎上。
 
三、       陇东写生
出了秦岭,车子就一直在茫茫的黄土崇岭中穿行。天空越来越蓝,黄色的丘壑连绵不断,在纵横交错的沟里,塬上塬下不时冒出钻天白杨伟岸的身躯。
经过八、九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了这次写生的目的地——甘肃陇东合水县——一个叫“老镇”的地方。这儿原是合水县的老县城,只有一条街,不足二华里,除了零星有两、三幢三层小楼,全是一、二层的临街房子。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原集镇,国家级贫困县,基本还保持着历史的原貌。据后来老乡告诉我们,这儿离延安有二百多里,曾是陕甘宁边区的辖地,当年王震将军带领部队就活跃在这一地区。这儿是西安美院写生基地,美院二年级一个班已先我们几天到达这儿。这不,老师刘丹已带学生来接我们了。
我们分头找房子住了下来。到底是老区,住一个晚上只收4元钱,吃饭也很便宜,2元钱的面条大大的一碗,让你吃不完。整个街上只有四、五家小小的饮食店,但这儿的羊肉泡馍却是很地道、正宗的。泡馍的羊肉要比西安多得多。毕竟是贫困地区,房子是简简单单的,街上也不热闹,不时走过几匹驴子。这儿也有邮局、派出所、学校、卫生院、镇政府大院。孩子们远远地眨巴着大眼,朝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张望着。街上的卡拉OK厅里不时传来那熟悉的音乐,镇西头两旁正在建造着沿街的商贸用房,使我感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拂到了陇东。
我们住的地方原是县委招待所,只有两、三排平房,并且没有后窗,只有一个门和门边一个小窗,光线也暗暗的。每个房只有二、三张单人床,简朴得没有其它什么设施了,厕所简易到只有三面矮墙和里边一条沟沟,让我立即就感受到高原人们的艰苦来。吃过晚饭,街上已很少有人走动,几只街灯零星地亮着。
第二天,我们分为几个小组,各自为战,沿着小镇周围,爬上黄土高坡。我站在高坡上环顾四野,连绵的沟沟坎坎,深沟大川,真够壮观的。我这个从未到过西北高原的江南人平日见惯了青山绿水,现一下见到这赤裸裸的山脊,那厚重的山梁,处处散发出磅礴的气势,雄浑和苍茫。听人说在高原上,年青人在两对面的山坡上唱情歌,可见面要化半天或整天,这回我信了。
这儿除了村头,山洼里、溪沟里耸立着一簇簇的洋槐、白杨树外,大片大片全是光溜溜的。有些塬上依稀看到栽种的树苗和叫不出名的草,这儿政府已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坡上、坝头长着不少的带刺的象是荆条一样的小灌木,上面还长着红红的小果,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这是酸枣。酸枣的生命力极强,在地头坡脚,在窑洞的顶上,处处可见。让我想不到的是甘肃这个地方竟是苹果满园,在低一些的山坡上,窑洞旁,村头地角,竟然处处长着苹果树。这儿的苹果树不是很大,但看那枝杆恰似是西北的老农一样,硬挺挺的,一串串通红通红的,象孩子的红脸一样挂在树上。处处是苹果却无人采摘,大多还是富士哩。据说这儿只要六分钱一斤,如果买一、二百斤,果农就叫你自已摘,并不要钱,我想,大概是销路不畅吧,看到农民那憨憨的脸和卖不出的苹果,真替他们惋惜。
黄土高原,窑洞,这下子可让我们画够了。高坡上只要有小路,那怕再陡,走上去准有窑洞,找到一个窑洞,环顾左右又会发现二个、三个,有的深深地藏在坡沟里。有时绕过一个缝,忽然就到了一个大院子,院子里二个、三个甚至更多的窑洞;有时爬到一个坡上,会发现眼前一亮,下面一个大坑,一个大院竟藏在坡下。远看全是坡,不见一人家,一进去却左、右、上、下都藏着窑洞。窑洞的样式也有多种,我还看到一个一百多年的老窑洞,窑洞里挺暖和的。老乡说窑洞冬暖夏凉,一般一个窑洞住上三十至五十年,窑洞完全是人工开挖的。挖个新窑洞,就象我们南方人造房子一样,所有的亲友都会来帮忙。挖窑洞也要讲究位置、方位,窑洞前要挖出大片的空地,作为院子,种上树,也还要留有菜地。有的旧窑洞用来养猪、拴驴子,院子里都搭有放玉米的架子,院子前面还要留有围墙和院门。院子里一般都有三、四个窑洞,有的也养有狗和鸡,院子里大都有石磨。在一户窑洞门顶挂着光荣家属的院内,我们和老乡拉家常,老农说他原在王震的部队,曾在这一带打仗。现在儿子在安徽当兵,去年在抗洪战斗中还立了功。言语间透露出老农回想当年那种自豪与怀旧。
白天,我们对着黄土、窑洞画啊画;晚上回宿舍,相互欣赏各人的速写,并相互评判。老师对我们的作业都一一仔细讲评,大家收获不浅。
早上起来,忽然看见很多人向老镇街上涌来,有坐拖拉机的,有坐摩托车的、自行车的。不但有回民,还有为数不少的藏民。街道两旁很快就架起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铺子,布匹、五金、南货、北货、服装、食品,应有尽有。原来这儿的习惯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平日看不到人,一到赶集,四乡八邻的人们就从黄土高坡下的窑洞里来到集市上,来出售或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们在集市上画速写,还拍了不少的照片。
北方的天气干燥,雨天很少,河沟里几乎无水。还是十月份,却下起了雪,一夜的雪就让大地穿上了银装,黄土高原在白雪的覆盖下,越发显得庄严肃穆,我们呵着气,缩着脖子,对着田野画着画着,我真想把看到的一切都画进我的本子里。
在老镇已有一个星期了,平日大家吃得都挺艰苦的,中午大多在野外把苹果当饭吃。这天,保安老师与同学张罗着到老乡家买了几只鸡,买些蔬菜,自己动手,搞了个会餐。这回是干儿子原秋大显身手,想不到他竟能变戏法似地烧了好几个菜,他还自豪地问我:“干爸,你干儿子手艺咋样”?晚上,镇政府招待我们大家上那个镇上唯一的小小的卡拉OK厅搞了一个联欢会,并邀请大家第二天到镇里吃饭。有同学告诉我,学院常组织学生来这儿写生,刘文西老院长和这儿的县、镇领导关系很好,常给他们画画,昨天保安老师就在镇里画了一天的画。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镇政府院里。院子挺大的,有好几排房子,每个办公室上挂着牌子,我注意到有文化站,也有计划生育办公室。是因为我知青时当过公社文化站长,也曾在县计生委工作过的缘故吧,看到就觉的亲切。我们都坐成几排,镇干部站成一圈,个个西装毕挺,露出西北人的那种诚挚的笑容。我估模着那毕挺的西装是发达地区向内地贫困地区捐赠的。在这儿一般人都还穿着中山装,穿着西装的大多是干部和教师了,走路时,他们都不时地用手拉拉衣袖,挺挺腰杆,有珍爱自己的衣服,也有某种身份的表示。一番礼节性的讲话后,镇里请我们用餐,西北人请客就是杀羊吃泡馍。这回我们可吃到真正意义的羊肉泡馍,那麻辣,那份量十足的羊肉,以后到哪儿吃羊肉泡馍,都使我忘不了这老镇的泡馍。镇干部们就那么一圈站着,笑着看着我们的高兴劲。
离别了老镇,车子载着我们驶向了合水县城。横竖穿过几条街,车子在市郊的人武部院子里停了下来。人武部大楼也有四层,一楼是办公室,二楼、三楼便是招待所,每个房间都有彩电,我们立即就有了从贫困山区来到了文明市镇的感觉,简易安顿一下,老师便带我们到城郊观看地貌、地形,以便明天的写生。我看到人武部前面的小饭馆有米饭供应,久违的白米饭一下子唤起了我的食欲。在西北,我最不习惯的便是光吃面食,白米饭太吸引我了。想不到在这儿小小一碗米饭要价2元,吃三碗要化6元,而白米饭烧得还是不香。
第二天,我在去郊外写生的途中被老师招回,保安老师正在会议室里挥毫,要为当地县委、县政府画画。大概因为我一把年纪了,且来自浙江,也许过高估计了我的水平,让我助阵帮忙画几张。县委办公室主任等在一旁观看着,无奈我只得奉命行事。在这两天中,常有爱好书画的当地群众悄悄地进来,看我们作画,有的干脆提出买画,有人拉着我指着刚画完的画,以三百元价购买,都被保安老师拒绝了,是的,任务都完不成呢。我心想,不要看这贫困地区,群众仍很喜爱书画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会失落的。
我们在合水县城附近画了两天速写,次日便离开了合水,回到了西安。
 
四、晁海老师
还不到八点,晁海老师背着挎包,早早来到教室。这是写意人物画开课的第一天,授课老师这么早就来到教室,是我第一次遇到的。晁海老师穿着黑色的对襟上衣,剃着一个小平头,头发留得很短,个子不大,身板结实。咋一看,简直就是地道的陕北农民,我怎么也不能把这中国农民打扮的人与一位大有名声的美院教授、艺术家联系起来。同学们告诉我,晁海老师不仅画好,武功也很好,他从小习武,得武林名师真传,当年美院在兴国寺时,因地处乡下荒僻之处,曾常有流氓小偷团伙光顾,后领教了晁老师的硬功夫,从此不敢光临。在西安武林界,晁老师的名气大得很,他能用手指轻轻地将指头粗的钢筋弯成圆圈,让小地痞目瞪口呆。
晁海老师得知我来自浙江,因为儿子是大三学生而也到大三学习,觉得蛮有意思,于是诙谐地说:“当年齐白石二次进北京,也五十多岁了,他活到九十八岁,誉满京华,老程你来到西安,西安过去也叫西京,你一定能活到一百零八岁”。逗得同学们大笑了起来。晁老师还说,浙江杭州真美,夏天他还在杭州搞了画展。杭州人真雅,在西湖边漫步,亲朋好友坐在桂花树下能喝一天的茶,品茶谈艺,其乐融融。
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搭了一个画案,大小不一,朝向不一,四面墙上分开贴着同学的大名,作业完成后贴在自己的名下,让老师和同学们评点。晁老师简要地把写意人物课的教学课程作了安排:前三周在教室临摹,后两周在校临摹室临摹真迹。临摹的作品由同学们自选,老师重点推荐了蒋兆和先生的画,另外也可临任伯年、黄胄等画家的画。但老师要求蒋先生的画一定要临摹,他认为蒋先生是我国写意人物画的典范,蒋先生的“流民图”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这幅画十分深刻、细致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心和外表,是社会底层受难民众真实的写照。蒋兆和先生以艺术家的悲悯之情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类悲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他要求我们在临摹中体会,理解蒋先生的这种大悲悯心,这种伟大的情感。
找到了蒋兆和先生的人物画册后,我们便在教室里画起来,晚上画得很迟,完了,便将临摹的画贴在墙上。第二天,晁海老师照样早早地来到教室,对着贴在墙上的画逐张点评。老师对临摹的要求高,不但抓形要准确,而且要深刻理解原画的精神,丝毫不能马虎。老师要求我们先用炭条在宣纸上打形,对形时要将原画与画面绝对平行,否则有角度会产生误差,反复对照后用闪电般的眼光急速扫过画面,来发现纠正不足之处。老师告诫说:观察画要有九十度视觉,在画面逗留不要太长,要靠直觉,画画要用潜意识。晁老师告诉我们,他出生在陕西农村,当地一些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由于贫困,临终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于是村民们想到在美院的晁海,请他去画遗像,这是后人的最后一份孝心。为了把遗像画的准确,晁老师就对着已经停止呼吸的老人一丝不苟地画着,并要求把死者扶起来,使画板与死者保持平行,有时还爬到棺盖上画板与死者保持平行而认真画像,象这样的遗像画了不少。
在逐张评析学生作品后,有时间的话,老师就在教室中央坐下,和我们谈着艺术,谈着人生。
老师非常崇尚悲壮美的艺术,他认为美有壮美,醉美,丑美,秀美,优美,而丑美是苦涩的美,他教育我们精神上,欣赏上要有高的层面,美的东西往往很羞涩,瞬间消逝,壮美的艺术是非常震撼的艺术。北方有这悲壮艺术的潜质,古今中外能够留下的东西都是有一种悲壮的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二泉印月”、“梁祝”,有人说把美的东西破坏了给人看叫“悲”,我要追问一句:“是谁破坏?”画家?社会?画家不会把美的东西破坏,画家只是找出了被社会破坏的“悲壮美”他又联系到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卖子图”、“朱门酒肉臭”、“流浪小子”、“街头叫苦”、“盲人”等等,他说在那黑暗的年代,蒋先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些城乡贫民的生活,蒋先生笔下的讨饭者是真讨饭者,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讨饭,是因为黄河决堤发水灾,瘟疫,日本侵略种种国难,天灾人祸造成的,艺术家要有关爱之心,要有正义感,对人要有感情,有爱心。
悲剧艺术是高尚的品质通过某种形式展示出来,悲剧美就是大艺术,悲剧能激发人的激动之情。晁老师谈到他的作品“女麦客”,在陕西农村老家,每年麦收季节,都有一些女麦客到他乡替人收割麦子,赚取不多的工钱,为了少花费,晚上就宿在人家屋檐下。天蒙蒙亮就下地割麦,浑身汗臭,有时就晕到在地里。他看到这情景,感到心里很难受,为此他以粗黑的笔墨画了“女麦客”,记录这些勤劳沉默的人们。
晁海老师由宗教而谈到艺术,他认为宗教是个美丽的谎言。由于科学,宗教缺乏权威性,在宗教之后,艺术崛起,艺术将会永远成为人们在痛苦时期的调节剂,他风趣的认为:艺术是清水,象人在干渴时遇到清凉的水一样,艺术是深情的淑女,失恋最是感到孤独,只有艺术能代替,艺术能安慰你,能净化你的灵魂,使人向善。
每当老师侃侃而谈时,我都要为老师沏上一杯家乡带来的绿茶,老师温和地笑着,我们希望他谈的更深,更多……
经过晁老师的反复点评,指教,同学们加深了理解,临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墙上不断更换新的作品。为了更深理解蒋先生的用笔,我以原大尺寸临摹“流民图”画高近两米,晁老师看到我画这么大的画,出于鼓励,先夸奖了我。而后老师仔细看了画,恳切地指教我,用墨和着色注意的地方,他习惯地挥舞常年练武功的手臂,边比划边说,用笔就象你们浙江钱塘江潮水一样,要上下翻腾,要有气势,有节奏,不能平板,着色要跳跃……形象的比喻使我豁然开朗,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就这样老师拨亮了我们心中一盏盏明灯,记得临摹室临摹晁海老师的水墨人物画时,对着那高超的笔墨技巧,我一时怎么也临不出效果来,我感到十分畏难,向晁海老师表示我不想临了,老师诚恳地告诉我:“老程,你还是画下去,跟着强手学,你到哪儿也不会吃亏。”是啊,我这么远道而来,怎么能退缩呢?自古名师手下无败将,要争口气,于是,我咬紧牙,强迫自己画下去,我不分昼夜钉在临摹室,累了困了就睡在临摹室的地板上,对原作进行反反复复的推敲,哪笔先上,哪笔水份应该如何掌握,终于有一天,晁老师背剪着双手俯身仔细端详我临的画,点点头说:“老程,进步了!”第二天晁老师又看了我新临的画说:“又进步了!”当后来我的画表现出急躁时,晁老师又告诫我,作画心要静。老师对我们说,有人喜欢和家人一起去沐浴海边沙滩里的阳光;有人喜欢黑夜里独自坐在山顶看闪电;有人喜欢听李谷一,有人喜欢听崔健。老师则向你们提倡“壮美”,因为这是我最拿手的菜。为了鼓励同学,他对我们说:“我是培养大画家的”,要的就是大家不怕困难,刻苦砖研。
有一次,陕西电视台约请采访晁海老师,采访现场就在教室。因为是正规场合,晁老师穿着一身武僧服装,衣服烫的平平整整,裤子上打着绑腿,近似光头的小平头,简直像从少林寺来参加禅学研讨会的,给电视采访平添了许多道家禅气。那天晁老师谈了抽象的思维能力和抽象的表现能力,谈了具象写实与意象表达兼顾。他认为用意象画具象在中国还有空间,成为大画家一定要培养抽象思维,意象表达,意象的笔墨结构就象物理结构一样,一定要严密,通过水墨材质表现形象。谈了意象与具象如何结合,认为画更多的是表达人的情绪,抽象的画不是没有道理,是对俗不可耐作品的挑战。他认为中国艺术不是低谷,要走独特的创新之路。他曾潜心十五年在兴国寺刻苦专研传统绘画,每天钻研到深夜一、两点钟,三点起来练武功。那时他就心存大目标,潜心修炼,立志为博物馆画画。后来,他在全国办了十次个人巡回展,其水墨人物成为极具个性的亮丽的风景线。
晁老师看的书极多,知识面极广,他往往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处处涉及。听晁海老师讲课就像听一个修行高深的哲人说法谈经,时而玄虚,时而鞭辟入理,富有哲理。晁老师认为信仰和学习能提高修养,使人向善,绘画要有大思想,要有自己的语言思想风格,要有英雄和大英雄主义,没有自己的风格是小文化,有自己的风格是大文化、大画家,认为艺术不要太大众化。他认为齐白石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融合,是大画家。他称赞石鲁把人当做山来画,对崇高的东西、美的东西进行弘扬。他认为有曾见过的艺术形式就不应该重复,创造都是很艰难的,我们民族要有自信心,要让时代选择画家;他认为如果不能超越自己,不能超越别人,下功夫就是,无知才会无畏,有文化以后,才会博大。
走进校临摹室,有一面挂着晁老师的作品,一行九张水墨人物写生作品,由写实渐渐向写意过渡,作品充满大气,水墨淋漓,有内涵丰富的艺术家,有秀气的姑娘,饱经风霜的西北老农、老太太,还有线条粗犷的高原汉子,有具象写实的作品,也有意象表达的作品,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晁海老师的作品,眼睛为之一亮。它们紧紧地抓住我的双眼,极具震撼力,给人以壮美的享受。老师很细致地讲解每幅作品的创作经过、表现手法。他认为艺术要求精神,画面要大气,要感悟,要合理、空灵。那地道的陕西方言,句句真知灼见,至今还不时在我的脑海中回响。
晁老师认为一个画家不用真情实感去画画那就是假画,现在社会虽然浮躁,但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
临摹室还布置着梁楷、齐白石、任伯年、黄胄等画家的作品,快到元旦,人物画课也将结束,记得那天晁海老师在课堂上高兴地与同学们合影纪念,并特意把我这个老学生拉到身边和他同影,他还深情地说,“现代时空变化很快,老程就要回到西子湖畔了,以后相见也许比较难了”。是的,第二天我便离开了西安回到杭州,第二学期回校后,便与晁老师联系,他却在香港讲学。后来,由于“非典”的原因,我最终没有机会与晁老师再见面。
 
五、太行风光
过了春节,三月里我又回到了学校。在临摹了数周古代山水后,系里决定我们赴太行山写生。这时,媒体已有“非典”的报道。
四月十一日,我们三个班的同学乘火车到新乡,转林州直奔太行山腹地,在一个叫高家台的地方扎下营来。这儿是太行山中的一条大峡谷,高家台属林州管辖,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地,距山西仅3公里。环顾四周,太行山古老苍凉,浑厚雄伟,石壁挺拔,裸露的山石冷峻而沉郁。巍巍太行山以那宽广的胸怀、伟岸的身躯迎接我们的到来,向我们展示它的雄健和豪迈。
这儿的招待所,规模挺大的,最多可住二百来人,每人每天吃住共12元。高家台前有溪沟,三面环山,在这一带,有画不尽的素材。那峭壁悬崖让人震荡,有斧劈,有鬼面、云头,也有荷叶、马牙等,比画谱更丰富,更充实。于是,太行山的一道道山沟、谷梁,都留下了同学们的的足迹,一道道沟壑,一座座峰巅成了我们的课堂。对着千仞大冈,峥嵘磐石,农家小院,我们激情满怀,赞美着、描绘着。
高台庄南面的村子以石命名,叫“猪叫石”,村口摩天崖石下筑了个石牌坊,上书“猪叫石”村,因上面有个巨石遇大事会发出震耳的猪叫声而得名。据介绍,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石头发出猪叫,其叫声如猛雷,方圆数里以外都听到;四人帮粉碎时,亦发出猪叫声,云云。后来,我们三个班的同学也都上去参观了。围绕着猪叫石,村里还搞了好多旅游设施,有几道天梯,有秋千,有几尊泥菩萨,还有好多奇石。天梯上去是山崖,那摩天岭般的石壁四周更充满混沌,充盈着恍惚莫测的气氛。太行山上的房子都是用石块砌起来的矮矮的,房子里光线很暗,房顶也是用石板盖的,那盖房的石块薄薄的,平如木板。老乡说,前边不远就产这石板,那村就叫石板村。
这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是大山区,手机都没有信号,更具有大山区的淳朴气氛。遍山坡的花椒树,漫山遍野的柿子树。要是秋天来到太行,漫山遍野都挂着红红的柿子,那一定是很好看的。这儿的农家主要是靠山上种玉米,鸡圈养在房外搭的棚子里,村民平时采来野山楂,切片后晒干,所以家家都有柿饼和山楂片出售,价格都非常便宜,一斤山楂片只要二元钱。太行山的柿饼小小的,但却很甜,这儿的农家门口,路旁到处摆着石磨,因为山里有电,有了小钢磨,昔日的石磨成了历史的摆设。村口的公路与山西那边相通,连我们吃的菜也是从林州县城运来,交通还是挺方便的。
从高台村往南翻过一道山梁,穿过漫山的花椒树,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就看到一个简易的标记,这便是山西境内了。远远看去,山村掩映在树林丛中,村边还有一弯清沏的水库,就象一块漂亮的蓝宝石镶嵌在太行山中。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一座座石头房子散落在桃红柳绿中。那山上烂漫的梨花,黄色透明的迎春花,把太行山打扮得美丽动人。我们很快地来到了这山西境内,因为两省交界处,村口有一座城门似的建筑,旁边都是参天大树,这儿是山西平顶县井底村。  一条村街由东向西伸展,两旁有饭店、派出所、学校、小商店,还有小旅馆,在这大山之中真够气派的。这里的门墙上都贴着门联,门画;有家酒店门两边书写着“山里野菜香,农家稀饭好”的对联,上联“别有风味”。这儿空气特别清新,高高的山坡上巨石累累,农家房子别有特色,很使人留恋。我两次来到这井底村,总觉得看不尽画不完。到校后,我还让同学全坤给我刻了个“井底人”的闲章,让它常常印在我的作品上。
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季节,我们绕过山梁高坡,爬过悬崖危壁,在这太行深处,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幅桃花源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山谷中一弯清水从峡谷中流来,近百米宽的河谷是一片紫红色的岩石,岩石是由一片片带状的石板连绵而成,清泉从中潺潺流淌,一个穿着深红色衣服的村姑在泉边洗刷。高山、河谷、苍郁的树、灵动的山鸟、米黄色的芦苇林。山谷中弥漫着轻轻的薄雾,空气是那么的纯净,太美好了!我立即想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声。这个村落不大,房子错落,村中古树盘曲,虬龙般的枝条伸向天空,我们激动地打开速写本,贪婪地画下这太行人家的景色,小孩围在我们身边,我还鼓励小孩在速写上写上村名“三亩地”,多好的地名!
傍晚回到高家台,老师召集同学们传达了学校的指示,原来,我们在太行山中这几天,山外“非典”局势已非常严峻,山那边山西是重灾区,已实行封闭。真是山中才八日,世上已千年。次日,我们戴上口罩,分乘二辆大客车,一路不停地撤回西安。
 
六、“非典”时期
大客车拉着我们马不停蹄向陕西飞驰。进山才八日,一出山,我望着四边的大地,竟然有些陌生感。“非典”这个名词迅速在脑海里飞转,广东告急,北京告急,如今山西告急。外面的世界究竟怎样了?西安怎样了?心里揣着不安,各自与家人联系。于是各种小道消息在相互传递,疑虑和不安、恐惧与迷惘笼罩着整个旅程。
在黑夜里,我们的车进了西安城,大家戴上口罩,好象“非典”就在身边。街上的行人很少,空气中散发出凝重的气息,行人大多也套着口罩,睁大着眼睛,用一种莫名的探询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接到学院指令,我们不能回学校,学校已为我们在市郊二十里外的翠华山安排了地方。就这样,客车拉着我们越过市区向翠华山驶去。当地的同学告诉我,翠华山是风景区,上有翠华山公园,还有好多山庄、招待所。车子出了城,天黑沉沉的,车厢晨鸦雀无声。是紧张?是恐惧?谁也说不清。夜里九点,我们在翠华山的一个招待所安顿下来,大家各自向家中报了平安:我们被隔离了。打开电视机,关注着全国的形势,屏幕上全是“非典”的信息,看了使人喘不过气来。老师宣布了纪律,主要是不能乱跑,不准私自行动,要常洗手。我们开始尝到了“隔离”滋味。
第二天,我们全体搬到了靠翠华山脚的“翠华山庄”,这是陕西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规模大,设备也很齐全,真是一个避暑、创作、疗养的好地方。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条小溪缓缓流过,山庄里花木茂盛,高大的泡桐树开满美丽的紫色花朵。“非典”时期,一切活动都好象停止了。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学习,相互观摩太行山的速写,然后将作业交给老师。
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我们就生活在这座山庄里,有家不能回,早上爬爬周边的山,坐在寝室里画画,相互探讨,有时下午结伴上周边画速写,晚饭后有的爬对面的铁路大桥,望着那南来北往的列车,谈论着我们所关心的一切,有时,有的同学还会引吭高歌,渲泄那青春的激情。后来,学院派人给我们测了两次体温,在证实全体学生无一发烧状况后,终于在隔离了10天后,在五月的最后一天,学院派车将我们拉回了美院。然而,隔离还远远没有撤消。当时,规定住在学校的不能离校,住在校外的回原地住,也不能进校,隔离仍然继续着,各方面的消息传来,隔离还将更严格,我们何时回校要等通知。
我仍回到了罗家寨,罗家寨的气氛也日益紧张起来。房东给我们发了通行证,寨子也封锁起来了。我们几个住在罗家寨的同学也组织起来,每天相互联系,在非常时期,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那时,西安街头早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公交车上稀稀拉拉坐着屈指可数的乘客,脸上戴着个大口罩,无人交谈。吉祥村、二府庄以及各大街小巷到处看到红砖砌起的封锁墙,机关、学校及企业都加强了警戒。美院的大门紧闭着,门卫严肃地守卫着。我们只能用手机向系里联系,结果都是要我们在住处画画,何时进校听上级通知。电视里继续反复播放着“非典”情况。傍晚,我一人漫步在含光路上,看到学院门口栅栏边有三、四个家长向着里面的孩子叮嘱,空旷的街面使我越发感到远离家人的孤独,心象那断了线的风筝。
天气日益炎热起来,“隔离”遥遥无期,一种莫名的烦燥与不安与日俱增,除了独自画画,有时便到几个裱画店看看。“非典”时期,其实无画可裱,业务清淡,有的干脆放假回家了。到了六月下旬,按原来的教学安排,该是晁海老师的美术欣赏课了,晁老师告诉我,学校还是没有解禁,还要继续等待。
夏天来了。西安的夏天并不比南方好过,气温竟到35度,有几天竟比杭州还热。“非典”形势已日趋好转,西安已数日没有“非典”的报道,但为了保险,西安所有高校仍没有丝毫放宽的迹象,继续严密地封锁着。家中每日都来电催我回家,妻子焦虑地说:父母想念你,回家吧!儿子也来了电话。是的,老父八十七了,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突然,我归心似箭。于是,我与系里办好手续,六月底,我匆匆地离开了西安。
别了,西安美院!别了,我的同学!
 
 
联系地址:建德市新安江东路20A楼二单元603
电话:0571——64723801
邮编:311600
评论(1) | 阅读(856)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标题:艺术人生亦或是人生的艺术
伯父,我是您儿子的朋友。这几日正思量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看了您的作品觉得人生的美在于把一种美的力量传播开来,感染周边的人,给人带来鼓舞和美丽!看了您的画,拜读了您的大作,感觉晁海老师对您的影响颇大!对我也很有启发!可惜我不会画画,不过非常感谢您作品带给我的启示!
时间:2009-08-25 来自:60.190.*.*

| 共1条留言 | 页次: 1/1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1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河源 ()
攻读图 ()
书法10 ()


我的最新动态

西北求学记
千岛画院简介
不懈的追求
本市画家程锦龙应邀参加迎奥运巨幅国画创作
西北求学记(完)
西北求学记(五)
西北求学记(四)
西北求学记(三)
西北求学记(二)
西北求学记(一)


访客最新留言

山东李波
2009-01-17 17:31:49
作品好,有联系方式吗?什么价?
山东李波
2009-01-17 17:31:15
作品好,有联系方式吗?什么价?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国画艺术名家程锦龙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